金融类演讲笔记

  • 经济学家都比较悲观,需要自己独立思考

鹅少说 从昆明城投到地方债如何收场 20230531

  • 网传的《昆明城投专家会议纪要》内容

    1. 昆明有笔城投债到期,付不出利息。领导明确说”不能有一笔公开债违约”。所以找其它兄弟城投凑了一笔钱度过难关。
    2. 上海是对口帮扶城市,去找上海要钱,由于上海疫情原因导致财政收入为负,所以这次没要到钱。由于已经无更多抵押物,所以这次是纯要钱。
    3. 卖地和银行借贷无法续贷,地卖不出去,昆明的风险评级已经过不了银行内部风控,目前只能续借当地银行的钱,大银行批贷需要超越本省的领导批示。
    4. 今年勉强度过,明年怎么办?”市里认为今年的事情今年说”,已经管不了明年了。
  • 昆明地方债务结构:

    • 编制债(中央管还) 2230 亿
    • 无编制债(城投债,标准债,地方政府背书) 800 亿
    • 阴性负债(非标融资,地方政府阴性担保) 4000 亿(21 年摸底,城投有息负债)
  • 全国地方财政结构:

    • 地方财政缺口每年 10 万亿,其中一般由中央转移支付填补,另一半 5 万亿由地方借债
    • 阴性负债 60~70 万亿,按 6% 利息(非标利息高)算,每年新增 4 万亿
    • 综上每年新增债务是 9 万亿
  • 解决方案:

    1. 编制债要保,保证地方的最基本生计维持
    2. 标准债,根据情况保证能够延期,不要在当前爆发
    3. 非标债,量太大不可能处理,只能暴雷,会降低地方政府的部分信用
  • 思考:

    • 不能把过去每年的地方支出当做刚性支出,有很多钱是可以不花的,所以未来经过勒紧裤腰带后,应该能保证基本生活。像日本那样”失去的三十年”来还债,可能是很多三四线城市的未来走向了。

齐俊杰看财经 关于房地产救市和居民杠杆率 20230531

居民杠杆率

  • 居民杠杆率已接近日本泡沫房地产泡沫破灭时的杠杆率,无法再增加,甚至已经开始下降了。

二手房挂牌指数

  • 二手房挂牌价格见顶,开始阴跌

不同城市居民杠杆率

  • 重点的一二线城市甚至已经是 80-90%的水平,这已经是极大风险的先兆

  • 方案:

    • 一线城市的富人还可以加杠杆
      • 但是一旦放开一线的限购,二三四线的购买力会更多的转到一线,使得库存更严重,甚至导致地方债务问题。所谓”软着陆”,就是尽量把房卖到个人手里,而不是都怼给银行。
    • 降利率
      • 个人住房按揭是银行的优质资产,(专为房子)降利率将导致收入下降,影响银行的利益。如果降低存款利率提高银行息差,那又涉及到跟美元息差扩大,导致外汇流出。
    • 降房价
      • 现在房地产公司杠杆率普遍超过 70%,如果降房价 30%,则银行会要求开发商和城投补充 30% 的押金。但开发商和城投正是因为缺钱才降价卖房,所以降价反而会导致快速破产,最后房子都烂尾、帐烂在银行手里、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所以不能降房价
  • 总结:目前各方利益都拧巴在一块儿了,没有好的解决办法,对个人来说,尽量先不要买房,因为大概率还会继续阴跌

  • 自己想的可能方案:

    • 只要能还上利息就先拖着,随着通货膨胀,这块债务相对就会减少了
    • 可以提供更大经济价值的地方,比如一线城市,通过中央转移支付补贴地方维持基本生存,增加中央政府的权利;地方勒紧裤腰带、降低公务员等体制内人员数量或降低薪资,变相以让渡权利换来救济。
    • 最终地方经济较差、逐步凋敝,换来新移民在一二线城市创造更多价值、上交更多税收,变相由这部分人补贴这波亏空,或者说让游戏继续玩下去

九才小白 土地财政结束后,很多城市会出六大问题 2023-03-05

  • 在土地财政走到尽头后,如果没有强大制造业、服务业的城市将陆续出现六大问题:
  1. 编制内人员福利减少、降薪、缩编。
  2. 公共交通可能会停运。
  3. 教育行业收入大减,不论是编制内还是编制外的老师。
    • 随着当地人数减少、尤其是儿童人数减少,教师的需求量会减少。
  4. 公共设施维护困难,公园、博物馆会大面积关停,晚间路灯不开了。
  5. 医疗投入越来越少,看病更难了。
    • 公益性医疗资源减少,市场性医疗会增加
  6. 政府负债过高,有些城市会发生破产。
  • 反过来拥有强大制造业和服务业、不用靠人际关系找工作的城市会发展的更健康,适合毕业生去往

  • 总结:土地财政本质是一种超期税收,随着税收走到尽头公共支出肯定要逐步缩减,上面说到的都是公共支出。和《乡下人的悲歌》中描述的一样,没有特色的小城市以及工业产品不被需要的大城市将逐步破产,人员离开。

付鹏 “长白山高峰论坛演讲” 2023/2

  • 过去四十年,大家的策略都是”借短买长”,靠杠杆推动估值上升
    • 之前对公司的估值,往往是通过估值上升赚钱,没有通过盈利赚钱
    • 最近几年,对公司的估值基准慢慢靠向美联储利率而不是继续采用我国央行利率
  • 目前可以看到杠杆财富正在消失,未来只有企业现金流才能推动增长
  • 从社会阶层来说,顶层通缩、底层通胀,美联储的利息可能短期内不会下跌了,不会再延续加息再降息的传统逻辑
  • 三年疫情对中国社会造成的撕裂(预期不确定),导致了这次经济复苏不可能一蹴而就,应该是一个资产负债表衰退后漫长的修复过程

    • 防疫政策只能取消而不能优化,因为每次变更会导致底层执行方式的不确定
  • “我往往不相信研报,要自己亲自去调研,往往和大家都看到的不同”
  • 国家政策往往开始是好心,但是后面动作往往放大,造成底层生活更差。比如碳达峰、动态清零等政策。

陳志武 “2022 年哪三件大事改變了世界?面對政經局勢動盪 如何投資才能自保?” 灼見名家八周年論壇主題演講, 2022/11

  • 过去四十年快速发展基于两点:

    • 全球贸易秩序:基于规则的世界秩序 vs 基于炮舰的世界秩序
      • 二战后(由美国制定的)的统一规则降低了交易成本,使得产品流通效率提高许多
    • 两个世纪的工业革命:技术能够既成熟又完美地移动
      • 国家之间比较信任、技术和产品都能比较自由的移动
  • 证明上面两点的佐证:

    • 反例:改革开放前为什么中国人口多而没有经济强?过去 100 年、200 年中国人口占世界 1/3、2/5,但是经济一直没有发展。
    • 第一次工业革命前,一个国家的人口和 GDP 完全正相关,知道一个国家的人口多就大概率推算出经济体量大
    • 工业革命后,由于技术发展,人均 GDP 差异巨大,掌握了成熟技术的国家人均 GDP 是其他国家的 10 倍以上
  • 现在人口和 GDP 又逐步回到正比关系,相关系数已达到 70%,预计之后会更高

    • 这说明技术和贸易的发展已经达到了一个瓶颈点,逐步会回归一致
  • 2022 年三件大事:

    •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重新把世界划为两大阵营
    • 动态清零全面实施:显现不同体制的差异,新冠使体制差异从抽象变得具体
    • 20 大召开:使战略定位非常清晰,政治与经济的定位不再模糊
  • 未来的发展预测:

    • 上面两个基本条件由于逐步脱钩,已经不再牢固,新冷战正在进行
    • 特朗普时期已经开始的贸易战会继续,之前是因为疫情原因导致 2019~2022 年中国出口不降反增,之后会延续贸易战的下降趋势
    • 两大阵营越发明显,技术自由流动的限制会加强,导致整体效率下降
  • 对投资者的建议:

    • 国际环境已经改变,不能再以过去四十年的认知继续投资,否则会赔钱
    • 对香港,贸易业务继续受脱钩的冲击,金融中心的地位已经下滑,但仍是竞争优势所在
    • 对个人,未来世界秩序、各国内部制度都变得动荡,对金融资产不利,但对物业资产相对可靠
    • 对企业发展,短线收益比长线更加可靠,尤其考虑到通胀因素
    • 在经济下行期,往往会发生”黄巢起义、打土豪”的现象,消灭”百年老店”,企业安全第一
  • 自己的思考:

    • 工业革命开始后人数和 GDP 背离的原因应该有两个:
      • 科学技术在局部快速进步
      • 科学技术的传播很困难,尤其是在低发达地区
    • 所以最近几年人数和 GDP 的相关性回归 70%,可能并不是科学技术进步慢了,还可能是信息技术大大加快科学的传播,降低了不一致